新源融媒讯(记者曹小娟、坎苏镇通讯员曲海霞报道)近年来,新源县深挖传统手工艺价值,以特尔叶克手工刺绣合作社为载体,推动毡房制作、刺绣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农牧民在家门口端稳“手艺碗”,走出一条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新路径。
连日来,在新源县特尔叶克手工刺绣合作社,厂房内缝纫机声嗒嗒作响,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毡房订单,一片忙碌景象。

新源县特尔叶克手工刺绣合作社负责人胡丽芬·空达吾列提介绍说:“合作社制作的毡房在特克斯县、尼勒克县等邻近县城销售,在那拉提景区也很受牧民和游客的喜欢,还有的出口到哈萨克斯坦,都收获了诸多好评。随着订单增多,合作社经济效益也提升了很多,上年度收入达到30万元。”

在合作社车间,胡尔曼古丽·依曼正专注地缝制毡房帘幕纹样。曾经靠务农持家的她,如今已是合作社的“绣娘骨干”。像胡尔曼古丽·依曼这样的妇女在合作社还有很多,她们通过指尖技艺实现“顾家、增收、传文化”三不误。

新源县特尔叶克手工刺绣合作社社员胡尔曼古丽·依曼说:“现在每个月能有3500元的收入,在家门口上班这待遇挺不错的!”
一根银针穿岁月,几缕彩线绣丰年。从家庭作坊到订单产业,新源县正以特色文化产业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绣”出传统工艺的时代新篇,让白色毡房成为联结文化传承与富民强县的金色纽带。


新源县特尔叶克手工刺绣合作社负责人胡丽芬·空达吾列提说:“后期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更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开发更多多元化产品。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刺绣技能培训课程,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特色产业的发展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