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融媒讯(记者段玉明塔里哈儿报道)为深化教育改革实践、明晰县域基础教育发展方向,11月3日,新时代新源干部大讲堂专题聚焦教育领域,特邀知名教育专家邱成国以《好的教育是如何培育出来的——兼谈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道”与“术”》为题,为全县党政干部、教育系统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思想盛宴,凝聚起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与力量。陶春雷、热合木·艾木拉、王世海、毕沙拉·阿山哈力、玛丽娜·巴合达提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直机关党组织书记,县直学校负责人在主会场参会。会议以视频形式开至乡镇。

讲座中,专家围绕什么是好的教育?应具备哪些要素?新源县怎样才能办出好的基础教育?如何准确理解基础教育的三重属性?新源县的基础教育发展当如何定位?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道”究竟是啥?二十年帮扶薄弱学校的实践与启示!七大核心议题,层层深入解析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与实践路径。从“什么是好的教育”这一根本问题出发,专家指出,好的教育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兼顾人格塑造、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综合性培育过程。随后,专家进一步拆解好教育的核心要素,强调优质教育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谐的育人环境及多元的评价机制,五大要素相互支撑、有机融合,方能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针对“基础教育的三重属性”,专家进行了精准阐释:基础性是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夯实知识与能力根基;普惠性是坚守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先导性是紧扣时代发展需求,为县域经济社会进步培育后备力量。结合新源县情,专家围绕“如何办出好的基础教育”“发展定位是什么”两大关键问题建言献策,提出新源县应立足县域实际,依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普惠均衡、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基础教育品牌,既要补齐乡村教育、薄弱学校等短板,缩小区域、校际差距,也要培育优势学科、特色课程等亮点,实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让基础教育真正适配县域发展需求。
在解读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道”与“术”时,专家强调,“道”的核心是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始终把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遵循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术”则是落实“道”的具体路径,包括教学改革、师资建设、资源配置等实操方法。结合二十年帮扶薄弱学校的实践经验,专家分享了“精准施策补短板、师资赋能强内核、课程创新提质量、家校协同聚合力”的成功案例,为新源县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了宝贵借鉴。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见解深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参会人员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在互动交流环节踊跃提问,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向专家请教。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为今后的教育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将把所学所悟转化为具体行动,聚焦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持续优化教育生态,推动新源县基础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