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乡镇动态 >>正文
【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种粮“老把式”王建军变身“慧”种田的新农人
2023-09-27   来源:新源零距离

乘着政策与时代的东风,边陲小城新源县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加速前行。从昔日的汗水农业到如今的现代智慧农业,一位位种粮大户正在新技术、新理念的引领下,成为种田的社会主义新农人,为新源县的乡村振兴不断输入新的动能。

农业

新源县阿勒玛勒镇塔克尔布拉克村村民王建军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通过勤劳的双手和卓越的眼界,种出了现代农业的康庄大道,成为了全国劳模、在整个新源县及周边地区,都是个响当当的种地老把式。他自1988年开始从事农作物种植以来,种植规模从当初的50亩左右发展到了现如今的8000多亩。

王建军说,小时候家里贫穷,为了让弟弟妹妹上学,不到17岁就辍学当了农民,1988年,他凭着一股闯劲,东拼西凑了4000多元钱,买了一台二手小四轮拖拉机,犁地、跑运输,早出晚归,想起往事历历在目。

新源县兴农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军:记得1990年的时候,当时看小四轮太小,我就更新成链轨式70推土机,这一干就干到2006年。

在逐步掌握种植经验,了解市场需求的同时

王建军一直在思考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10年他正式成立新源县兴农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的乡邻参与到合作社中来,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带领农户科学种植,帮助广大农户成为农耕不下地,两脚不沾泥的新时代农民。如今,合作社已从刚成立时的10人,5台(套)农机,发展到现有社员56人,80台套农机具。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1600多万元,每年仅农机耕作收入就达180多万元,社员年均分红达3万多元。

王建军告诉记者,随着合作社的壮大,流转土地面积的增加,他感到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大,合作社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已经不能单纯的只种粮食,必须创新经营思路、吃透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才能进一步提升合作社效益。

近年来

合作社响应国家号召

从一开始的只种植玉米、小麦

到现在已种植大豆、甜菜、留兰香等

六个品种

王建军:“我们最初的时候只种植小麦和玉米,发展到后来开始从事特色种植,旅游观光,特色种植品种涉及薰衣草、留兰香、罗马甘菊、油用牡丹等,还包括今年试种的新品辣椒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我们每年都在创新在试种,目的是为提高土地效益。同时现代农机具的更新换代也特别快,我们总会率先尝试这些新型农机具,虽然第一个‘吃螃蟹’,但这也让合作社受了益,尝到了甜头。”

辛勤耕耘,大地知道。35年的摸爬滚打,王建军带领乡亲们一步步从手推肩扛到农机耕种,从传统种植到特色农业,打通了乡村振兴致富新路子,202012月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自从载誉归来,王建军信心满满干劲更足了,梦想更高远。20237月智慧农业进驻合作社

王建军:现如今是智慧农业发展时代,我们开球阀水阀都不用人工下地了,全部都是手机数字化和智能化操作且实现了水肥一体化。通过大屏,我们可以随时监看到2000多亩地的灌溉情况,全程手机智能化控制,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土地效益。

    新源县兴农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木塔里甫·哈斯木江说:“以前是用铁锹挖沟浇水,用手拧阀门,现在直接用手机智能控制,开关自如,特别方便。”

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王建军每年都会邀请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为他们提供2000亩耕地用于新品种示范种植,同时协助合作社发展智慧农业。

    四川农业大学学生范文峰:“相较于传统农业,智慧农业更加精准,更加节省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还可以让肥料、水分得到高效利用……”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王建军想在黑土地上种出更多更优质更绿色的农作物,把这片黑土地保护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依靠科技走内涵式农业发展道路,带领的父老乡亲共同走上富裕道路。

王建军:

通过这30多年的摸爬滚打,从传统农业模式成功过度到智慧农业模式,相信这也将给我们的社员和周边群众带来更多的红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求第一次被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需要智慧农业赋能产业发展;需要王建军这样种田的新农人实践乡村振兴。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国家的粮袋子足起来,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意义所在。(新源县融媒体中心肖伊红李金维拉扎提张文庭供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