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源县阿勒玛勒镇阿勒玛勒村绿色源野养殖专业合作社林下养殖基地,成群结队的三花鹅在栖息觅食、戏水追逐,鹅声阵阵,一幅绿意盎然的生动画卷。
素有“亚洲野果之乡”的阿勒玛勒镇,海拔纬度高、光照充足,具有发展生态种养殖业的独特优势。阿勒玛勒村村“两委”和县审计局驻村工作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经多方实地考察产业基地,发现三花鹅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仔鹅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决定改变村里原有的单一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林下养殖经济,带领群众蹚出一条生态养鹅“富民路”。
乡村振兴
“鹅在林带中以草虫为食,既能减轻杂草、害虫对树木的危害,养出来的鹅肉质鲜嫩又紧实。产出的鹅粪还能养肥林地,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村委会恳谈会上,村党支部书记木拉提江·努尔江向村民介绍道。
“养鹅风险大吗”“成本高不高”“不会养怎么办?……”面对群众的种种疑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县林草局专家,组建宣讲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以微分享、话家常等形式和村民一同分析生态养鹅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前景,并组织20余户养殖大户外出观摩学习“取经”,从扬州本地三花鹅特色养殖厂引入三花鹅,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发展林下养殖。
耿江华是村里养鹅产业的带头人。2021年,村党支部鼓励他创办新源县绿色源野养殖合作社,他将自家1200余亩的林带打造成养鹅基地,新建孵化车间、饲料房、育雏房和隔离房,增设水上运动场、粪池等附属设施。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发展模式,引导合作社与养殖户签订收购协议,按照年初发放鹅苗、秋季定向交货的方式,依托福润德工厂加工鹅产品,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群众从原来不会养、不愿养到现在的自愿养、抢着养,全村拧成一股绳闯出了“鹅名堂”。
产业要发展,技术是关键。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定期邀请县农业农村局家畜技术人员到村里开展养殖技术、管理经验、防疫检疫等培训,提高群众科学养殖水平,确保鹅养殖成活率与品质。
“这几年加入合作社养鹅,养殖技术有人指导、销路有保障,家里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去年养鹅收入10万余元,今年我计划扩大养殖规模……”耿江华说。
尝到了养鹅的甜头,耿江华便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养鹅产业。利用基地平台,为群众提供鹅苗、饲料、技术和销售渠道。30户群众陆续加入到合作社中。
热哈提·热合曼是合作社的一名社员,“鹅苗免费,养殖成本低,还不愁销路,养100只鹅一年就有近万元收入。”提起三花鹅,群众热哈提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做大做强鹅产业,2023年9月,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450万元,自筹资金64万元,新建养鹅基地、孵化间6座,采取“种鹅饲养+种蛋销售+肉鹅屠宰加工”的产业模式发展,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年产鹅蛋30余万枚,年加工鹅副产品5万余份,带动周边20人就业,户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
村“两委”还帮助合作社注册“那拉飞鹅”商标,并通过抖音、微信、微博等平台,宣传推介“那拉飞鹅”品牌系列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引导群众经营农家乐,实现鹅养殖和餐饮美食齐头并进,让群众吃上“旅游饭”。
2023年,“那拉飞鹅”系列产品作为伊犁形象展首次亮相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其中那拉鹅珍、鹅肝、鹅爪等产品,深受客商和游客青睐与采购,现场来自昌吉、博州的客商品鉴咨询后,达成2000余件订单合作意向。
林下生“金”,绿富双赢。目前,合作社鹅养殖规模超7万只,种蛋市场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哈密、昌吉、博州等地孵化场,年销售额达300万元。
“下一步,阿勒玛勒镇阿勒玛勒村将通过‘基地示范+支部带动+集体运营+农户自养+企业包销’的经营模式,以三花鹅深加工、生态旅游、三产融合的路径提升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王菊英说。
END
新源县驻村办黄东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