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工作信息>>规划计划 >>正文

新源县人民政府2025年重点工作

  • 索引号: 010351840/2025-00073
  • 公开目录: 规划计划
  • 发布日期: 2025-02-14
  • 发文机关:
  • 文号: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新源县成立75周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202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自治州党委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精神,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以建设132”六大产业体系为抓手,奋发有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源。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9亿元、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9亿元、增长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3亿元、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8.81亿元、增长8%左右;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4亿元、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5亿元、增长6.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3.46亿元、增长1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0879元、23574元,分别增长7%左右8%左右。

县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安排部署,我们要锚定目标、聚焦重点,干字当头、加压奋进,全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坚持强基固本,加快开创安全发展新局面。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扛稳扛牢维护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严格落实常态化重大风险研判机制,统筹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妥善处置化解地方存量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多渠道盘活资源资产,兜实基层“三保”和刚性支出底线。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性有息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落实落细“保交房”各项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筑底企稳

毫不松懈好安全生产。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优化完善自然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和救援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持续推动“两个责任”同向发力,健全完善特种设备监管机制,织牢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网”,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打造助企优企新高地。聚焦创新驱动发展,以深层次改革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撬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突破先行,在集成联动中充分释放改革效能,不断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建立健全现代公司管理机制,支持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强化资源整合利用,加快推动资产、人员和财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实现营收12亿元、净利润超1000万元,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精准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加快财源培植和财力壮大,健全完善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3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管控“三公”经费,着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有序推进乡镇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学习运用三明医改经验,全面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培育发展特色专科、优势专科,加大专业人才引育和转岗医师培训力度,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扎实推动教育、文化、殡葬等领域改革,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无差别全科式综窗受理机制,实现信息数据跨部门、跨行业、跨主体共享,开设无差别代办服务综合窗口3个以上。全面推行政务服务“零跑动”,高标准推进涉企便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确保5个单位低频事项授权到位坚持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全面提升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确保政务公开的实时性、时效性优化“一网联动”响应矩阵,完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诉求办理机制,提升“一办到底”服务质效,确保合理诉求响应率达100%,不断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

(三)坚持扩需挖潜,加快激活消费增长新引擎。持续放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主动顺应消费新趋势,加快推进文体商旅深度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市场全面扩容提质。

持续提升旅游品质。以文旅项目建设为牵引,不断夯实文旅发展基础,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哈茵赛二期、那拉提索道二期等文旅项目建设,力争阿尔善云未央、天山里、华美胜地等一批中高端酒店投入运营;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效,加快完善那拉提景区自驾车综合服务区和坎苏沟、白沟、萨哈等基础设施,新建旅游道路36.5公里、旅游公厕10个、停车位4678个。盘活乡村特色旅游资源,确保新源镇托海村成功创建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着力构建现代冰雪产业体系,推动“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全力将那拉提哈茵赛滑雪度假区打造成为国家5S级滑雪场,推动那拉提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以“旅游+”“+旅游”为导向,创新旅游宣传推介形式,精心举办那拉提杏花文化旅游季、紫金音乐节等文旅活动,高质量承办自治区青少年游泳锦标赛、花式骑行登高赛等大型赛事,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体旅品牌,充分凸显跨界融合叠加效应。以“同心护旅”“微笑新疆”服务行动为抓手,持续发挥1+5”工作专班监管作用,系统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深化“争做五员”实践活动,全方位净化旅游市场秩序,持续擦亮新源文旅“金招牌”,确保年内接待游客、旅游花费超2250万人次、170亿元,分别增长12%20%以上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抢抓国家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有利契机,深入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快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着力促进汽车、家居、房地产等大宗消费扩容升级,大力提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休闲娱乐等传统消费,投入促消费资金200万元,带动消费3500万元以上。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加快推动核桃里、紫金广场等商圈提档焕新,精心打造文化路商业街等特色街区,持续激发假日、旅游、展会经济活力。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充分释放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加大批零住餐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力争完成入规企业20家以上;鼓励言汐阁发展“总部经济”,支持品膳餐饮品牌扩张,依托国有企业平台,挖潜整合汽修、物业、设备租赁、劳务派遣等领域,培育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5家以上,更大力度提升营利性服务业贡献度,力争实现营收3.9亿元、增长30%以上。开拓存量企业外贸市场,引导伊钢开展自营出口业务,挖掘明寰新能源、健坤航空、哲阅网络等企业外贸增量,全力推动外贸进出口量稳质升。不断强化电商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直播电商基地内生动力,持续放大电商消费驱动效应。

(四)坚持“三农”为本,加快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以推动乡村振兴为载体,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快发展现代农统筹规划兴水利、夯“耕”基,科学编制水网建设规划,力争马场幸福渠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水利工程开工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协同推进稳面积、增单产,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54万亩,创建高产示范田1.5万亩,确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79.7万亩以上,力争小麦、玉米单产实现新突破,粮食总产量超69万吨。因地制宜调结构、兴特色,确保甜菜千亩示范方最高单产突破9吨,制种玉米、高粱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7万亩以上,全力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高粱)标准化生产基地。落实落细稳定肉牛肉羊及奶产业发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生猪(牛羊)调出大县等政策措施,争取各类政策补贴、项目资金7000万元以上,稳定畜牧业基础产能;扎实开展品种改良提升年行动,大力实施畜牧良种繁育推广,完成黄牛冷配5.93万头、肉羊经济杂交5万只、马人工授精1200匹以上,牲畜存栏达到165万头(只)、出栏达到139万头(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020.329.76万吨。大力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更新改造老旧果园1000亩,巩固提升林果示范园16个。稳妥推进草原测绘、定界,基本完成草原经营权确权任务全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支持伊犁酒业等企业开拓市场、增产增效,启动县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探索发展盐碱地稻渔综合种养,推动新源县冷水鱼繁育、三文鱼养殖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76亿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落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做好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精准实施“七个一批”产业帮扶举措,争取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5个,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兑付到户产业项目资金2500万元,覆盖农户0.54万户,实现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管好用活帮扶项目资产持续放大带农益农效益。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确保城镇化率增长1个百分点。扎实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抓好吐尔根乡喀拉奥依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为延包工作稳慎开展打牢基础。

统筹建设和美乡村全力推动8个乡镇、50个村庄规划编制;稳步推进水电路网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实施东部集中供水二期中西部城乡供水入户管网和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新建农村牧区电网44.62公里升级改造73.64公里,改造新增变压器44,实现乡镇智慧充电设施全覆盖;新建农村公路100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0公里,确保那拉提盘龙谷道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学习运用“千万工”经验扎实开展三清三改两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和四旁”绿化改造,确保那拉提镇、别斯托别乡等一批乡村污水处理项目建成投用;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改户厕700户。深入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六大习惯贵养成”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实现乡村颜值内涵“双提升”

(五)坚持蓄势增能,加快凝聚经济增长新动力。树牢“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持续释放投资拉动和产业带动效应,加快形成项目提档加速、投资提质增效、产业提级扩能的良好态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始终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撬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支点大力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使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辅相成、协同发力。深入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企业融资贷款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做好企业账款清欠,突出实质性清偿,竭力做到“应付快付、应清尽清”;扎实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全力维护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坚决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机制,大力推行审慎监管、柔性执法,健全完善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处置和政企沟通机制,积极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不断提升招引质效。抢抓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重大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拓链需求,做实做细招商项目“储备库”、意向项目“洽谈库”、客商资源“对接库”、招商引资“人才库”,持续夯实招商基础。充分发挥“1+5”招商“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大力招引头部企业、总部企业、链主企业,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确保产业类项目占比达到85%。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全面提高招引项目签约落地率、开工纳统率、竣工投产率,全力推动中核兵地融合300兆瓦新能源、江海电容智箔、奥特莱斯人造钻石和商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力争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0个,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4亿元、增长8.5%左右。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围绕“两重”支持领域,不断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持续打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债券资金、社会资本“组合拳”,多维度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服务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总投资39.7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35亿元的农网巩固提升、那拉提镇基础设施建设等24个新建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总投资131.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12亿元的驰兴环保、美盛黄金等54个续建项目早投产、早达效;持续释放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加快推动总投资59.89亿元的肖尔布拉克西街提升改造、酒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97个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298.99亿元的华美胜地、哈茵赛村旅游度假提升改造等23个国企投资项目,总投资118.27亿元的可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牧星谷二期等46个民间投资项目建设,配合做好S330天山世界遗产廊道、那拉提机场改扩建、天然气利民管道、伊阿铁路、那巴高速、独库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六)坚持建群强链,加快构建产业体系新格局。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聚焦“132”六大产业体系建设目标,持续深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夯实经济稳进向好根基。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科学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全面实施绿色勘察,加大各类矿权推介力度,投放矿业权、探转采11个以上,实现矿业权出让收益3000万元,持续激发矿业经济发展后劲。全力保障美盛黄金投产达效,实现金精粉产量5万吨以上,产值达到12亿元;加快塔尔塔夏、式可布台、苏洛铁矿项目建设进程,实现铁矿产量45万吨以上,为“两钢”降本增效、产能释放提供原料保障。持续提升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首钢重组整合和伊钢技术改造,争钢材产量150万吨,力促金诚佳业、海杰贸易等上下游企业稳产达效推动驰兴环保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开工建设,绿峰科技、首晟钢构、启合再生资源企业达产增效,确保钢铁产业产值达60亿元以上。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仕邦光能做好数字化转型和“两化”融合贯标,力争中核50万千瓦风电、推进国成2吉瓦光伏组件、晶浩3吉瓦储能项目达产增效,加快晶科50万千瓦低碳转型光伏、仕邦光能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进程,聚力盘活增量配电网,推动产业向多元集群转型升级,力争硅基、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

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做好优质企业扶持壮大,加快发掘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增长点培育升规企业10家以上;支持传统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力争投资额度达到3亿元;扎实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积极创建伊钢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伊犁酒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健坤航空博士工作站等科创平台,筹建马产业研究院,助力康寿食品申报新型中小企业,力争伊犁酒业成功认定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主体量质同升。

不断夯实园区发展根基。加快打造土地集约、项目集中、企业集聚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积极探索“有为管委会+专业公司”运行模式,促进园区回归行政管理职能,赋予园区更多审批权限,进一步扩大园区自主权;力促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金属表面处理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新型建材产业园建成投用,全方位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筑巢引凤”提供有力支撑。

(七)坚持建管并重,加快擘画宜居城市新图景。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加快构建“以城聚人、以人兴业”发展格局。

推动城市建设提质焕新。积极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现代气息、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城市,加快编制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区风貌设计规划,稳步推进市政设施安全改造一期、户内燃气设施改造和农工路路面改造、现代交通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等项目建设;高标准改造老旧小区23个,新建华为液冷超充示范站1座,新增公共停车位420个、公共充电桩235个,完成燃气入户1200户,建改5G网络基站80个。积极推动那拉提镇县域副中心建设,新建那拉提镇保障性租赁住房350套,加快推进218国道那拉提段改道和那拉提客运站、新源县第二人民医院(那拉提景区医疗救援中心)建设不断增强镇区综合承载能力。

推动城市管理精准高效。加快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稳步实现建筑信息模型与智慧城市平台互通互联,切实增强城市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巩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推行“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构建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坚持市场引领、稳妥有序原则,探索实行“划行规市”管理,深入开展城市清洁行动,不断改善市容环境。严厉整治停车乱象,不断优化停车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泊位错峰共享,全面提升城区交通运行效率。持续完善拆违控违长效机制,以那拉提镇为重点,辐射引领全县“两违”专项整治向纵深推进。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扎实开展城市空间“微更新”,统筹做好标识标牌、安全设施等城市家具精细提升,抓牢抓实市政环卫、亮化绿化等管护升级。常态开展城市设施监管和健康体检,持续深化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压茬推进城市管网更新、排水防涝、集中供热等13个提升改造项目。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全力实施生活垃圾处理转运、可再生资源回收分解转运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样板。

(八)坚持生态优先,加快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树牢整治与修复同步、保护与开发并举”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扎实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工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全力打造伊犁州低碳钢铁产业示范区强化产业发展精准管控落实落细能耗双控制度,遏制两高项目盲目落地建设全力做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确保万元GDP能耗控制在自治区下达任务范围内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含绿量”

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坚决做好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回头看,确保年度整改任务高质量完成。一以贯之深化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恰普河、巩乃斯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推进大吉尔格朗河中小河流域、肖尔布拉克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严格落实林长制,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施绿化造林和退化林修复0.5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人工种草2.5万亩、草原禁牧53万亩草畜平衡625万亩草原毒害草治理31.5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控23.2万亩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全面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巩固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监管整治,确保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紧盯PM2.5PM10等六大主要大气污染物关键指标,推进工业源系统治理,强化移动源领域监管,统筹抓好建筑施工扬尘、秸秆焚烧等长效管控,确保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以上;全面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格落实建筑用地准入管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九)坚持凝心聚力,加快铸就民族团结新辉煌。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思想根基。

坚定不移推进文化润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巩固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推动阿勒吞古城、阿克奇古城遗址申报进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五大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4个。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精心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书香天山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创作推出舞蹈、歌曲、器乐等各类作品22,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持之以恒巩固民族团结。深入实施三项计划”和“双十双百”工程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2个。大力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和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创新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打造精品示范点5个。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打造互嵌式示范单位2更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做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申报创建工作。

(十)坚持人民至上,加快取得民生保障新成效。深入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切实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提高就业质量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巩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3万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38人,失业再就业1591人,困难人员就业250新增创业450人,创业带动就业1200人,转移就业6.2万人次,确保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0%以上。

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投入资金352万元,高标准打造16所学校“三个课堂”;聚焦“三名工程”,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培育县级名师、教坛新秀50余名;持续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150万元,确保盼盼幼儿园、三小综合楼、三中标准化运动场建成投用;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制定城乡学校布局规划,优化整合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空壳”教学点和幼儿园,力促学前教育扩普及、义务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铸名优、职业教育增活力、特殊教育更适宜。

着力提升健康服务水平。以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总揽,纵深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探索推行“八统一”精细化管理模式,高标准推进总医院建设,加快实施县中医医院医共体基层分院公共卫生健康能力提升项目,全力推动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医育结合试点项目投入运营,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创新医防协同和医防融合机制,加强“医防管”复合型人才培养,确保慢病患者分色管理率与签约率均稳定在90%以上。

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服务和人口动态监测帮扶体系,扎实开展社保扩面提质工程,高效运行15分钟医保服务圈”,不断扩大“免申即保”范围,确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创新打造“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互助型养老服务站点,新增养老床位208张;落实落细优化生育政策,全力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创办首家母婴养护中心,持续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新增普惠托育托位155个,确保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5个以上。

(十一)坚持互融共通,加快谋划融合发展新路径。聚焦优势互补,多维度促进兵地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援疆综合效益,持续凝聚发展合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强化兵地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亲”思想,探索兵地融合新途径,不断拓宽资源共享范围,健全完善协商合作、规划协调、政策协同工作机制,奋力开创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优势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建、文化旅游共融、生态环境共护、干部人才共育新局面,推动实现更高层次、更深维度、更宽领域的全方位融合发展。

持续深化对口援疆。深入落实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援疆资金向民生和基层倾斜,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合力推进总投资1.22亿元的17个援疆项目建设,持续深化扬新两地在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积极构建产业援疆、民生援疆、人才援疆和文化润疆等多领域立体化援疆工作新格局。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县人民政府承诺,今年将持续聚焦各族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以民生萦怀的初心使命和枝叶关情的责任担当,继续实施好涵盖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10件民生实事。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