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信息公开>>重点项目 >>正文

2022年新源县人民政府重点项目建设

  • 索引号: 010351840/2022-00458
  • 公开目录: 重点项目
  • 发布日期: 2022-02-20
  • 发文机关:
  • 文号:

一、坚定不移兴产业、促振兴,高要求实现农业农村新跨越。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围绕“稳粮、兴畜、强果、促特色”发展思路,扎实有序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振兴畜牧产业。积极争取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项目落地实施,年内牲畜存栏达到183.89万头(只),牛存栏48.48万头、羊存栏121.2万只、马存栏11.26万匹、猪存栏2.95万头,肉、奶、蛋分别达到6.49万吨、11.61万吨、0.71万吨,蜂群数量达到4.82万群,实现畜牧业总产值突破41.21亿元。年内建成良种牛养殖示范场5个、牛专业村35个;加快多胎羊引进和科学饲养管理,助推“伊丰德”“巩乃斯种羊场”等一批肉羊增产示范工程顺利实施;依托新姿源、牧骏等企业建立良种马繁育中心,培育生产性能优良的马核心示范群,着力将新源打造成为全疆畜牧大县。做强林果产业。新增林果面积0.2万亩,面积达到4.84万亩,实现果品产量2.5万吨、产值1.2亿元。加快建立集旅游、观光、休闲和采摘为一体的精品果园10个、标准示范园15个,依托电子商务新型营销模式,力争果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促进特色种植。加快构建以东部乡镇发展中药材为主,中部乡镇发展设施农业和陆地蔬菜为主,西部乡镇发展林果为主的特色高效作物种植格局,力争特色作物面积达25万亩。强化水利助农。围绕一产上水平,投入4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农田灌溉及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项目8个,为乡村振兴做好服务保障。持续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常态化开展河道“清四乱”专项整治,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助推乡村振兴。坚持“四个不摘”保持“八个不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年内投入9626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2个,高质量打造阿尔善村、托海村和喀拉苏村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强化“空壳社”专项整治,年内恢复基层社2个,建立社会化服务中心2个。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升级国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各1家,新增和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各15家,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全面推进乡土人才培育工程,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确保有能力的“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主力军。

二、坚定不移强载体、增活力,高质量培育强劲发展新动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打造实体经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具有新源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紧贴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大白酒产业。积极发展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在行政审批、原料供给、企业用工、人才引进、配套服务、产品销售、物流运输等要素保障方面主动作为,助推伊犁酒业改扩建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开工建设,积极营造酒业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围绕酒业上下游拉长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发展酿酒原料及辅料的种植业,向下游拓展酒业配套产业园建设,吸引包材印务业、仓储物流业等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以酒类生产加工为枢纽、连接上下游产业配套的全产业链集群。2022年,力争实现白酒及其相关产业产值12.8亿元,工业增加值5.5亿元。

做强新能源产业。推进JK扩大产能。主动靠前服务,协调推进JK配套切方车间前期项目审批,加快推进分散式风电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4.45万平方米,力促伊犁州新能源产业基地落户新源,为新能源产业链延伸提供保障。2022年,力争实现新能源产业产值45亿元,工业增加值9.1亿元。

做精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调整优化小麦、甜菜、亚麻、高粱种植结构,鼓励农民种植产业关联的经济农作物,保障伊犁酒业、中粮屯河糖业、康寿食品、苏丰亚麻等企业上游原料供给。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确保福润德、伊哈牧场、伊品酪、新姿源等企业生产原料充足。推进食品产业园1.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0.55万平方米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引进优质企业入驻。2022年,力争实现农副产品产值8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

做优矿产品及其延伸产业。加快推动年处理矿石100万吨、年产黄金3—5吨项目投资建设,打造黄金产业园区,延伸黄金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条,实现优质矿产资源集约化加工生产。通过协调州内外矿业企业拉运、协助办理采矿证延续等方式,确保两钢铁精粉原料足额供应。加快推进循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成,招引钢铁下游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企业入驻。协调推进首钢伊犁钢铁100万吨填平补齐项目建设,形成有效产能。2022年,力争实现矿产品及其延伸产业产值60亿元,工业增加值11.5亿元。

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坚持“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助推骨干企业优先发展、产业链不断拓展,促进园区全面提标升级。加快园区人才公寓、增量配电网项目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综合服务。优化园区用地布局,有序清理整治“僵尸企业”,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加快推进园区提标建设,打造白酒配套产业园、循环科技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四个“园中园”,建设标准化厂房8万平方米以上,新培育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2022年,力争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7亿元,工业增加值21亿元。

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强化固定资产投资“一号工程”工作机制,充实完善“十四五”重大项目库,健全项目建设定期会商、联审联批、联动协作机制,用足用活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围绕年内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确保36个续建项目3月底全部开工,27个新建项目4月底前开工,99个储备项目6月底全部开工建设,加快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前期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工作,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积极组织调度财政收入,切实加强税收征管,抓好财源培植,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应入尽入。分产业做实项目策划,用好九大类产业、430个项目、总投资额2630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提高招商精准度和有效性。2022年,引进超10亿元项目2—4个、亿元以上项目10—15个,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百亿元。

三、坚定不移优质量、铸精品,高视野拓宽旅游融合新业态。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打造那拉提冰雪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把新源打造成全疆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优化旅游产业布局。以建设“那拉提·国际旅游谷”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抓手,推动传统观光型景区向度假、休闲、康养等新业态景区转型升级。提升那拉提作为伊犁河谷旅游集散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草原旅游景观带、巩乃斯河旅游景观带建设,健全“两核、两廊、三片区、多节点”旅游空间发展布局,推进文旅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景镇一体化融合发展,巩固提升“那拉提引领、两道串联、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深入实施“旅游+工程”“+旅游工程”,将那拉提湿地公园、酒文化博物馆、野果林、杏花谷打造成打卡型、引爆型、标杆型旅游景区。年内争创3A级景区1个、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新建高品质民宿11家、旅游公厕10座、停车场2处,高标准承办一批有影响力的“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嬉雪”文旅节庆和知名赛事活动,让全域旅游成为新源旅游产业新常态,力争年内接待游客人次和收入均同比增长30%以上。

培育电商物流体系。以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便捷高效、功能完备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实施电商创新和人才培养行动,培养一批电商微商实操人才,深化线上线下融合,积极搭建企业、合作社和电商交流合作平台,加大直播电商销售力度,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力争年内实现销售额8000万元。完善县乡村三级快递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域的电商物流网络,实现“快递进村、农产品出村”双循环,2022年,基本实现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全覆盖。

四、坚定不移补短板、提品质,高颜值绘就城乡建设新画卷。以撤县设市为抓手,坚持“城市塑形,文化铸魂”,走内涵集约式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路,让环山拥水、绿道林荫、鸟语花香诗意生活成为新源人忘不掉的乡愁。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花园城市新源。坚持规划引领,找准城市定位,加快编制实施城区和11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中心城区风貌色彩等6个专项规划编制,强化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规划管控。坚持产城融合、一体发展,以经济优势、交通优势、生态优势,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全面集聚,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注重城乡融合,坚持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普及、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打造功能完善新源。坚持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足城市发展短板,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打通肖尔布拉克街东段、巩乃斯路南段等断头路,铺设柏油路2万平方米,维修人行道1.2万平方米,铺设路缘石2万米,打造高标准市政道路示范区;在香格里拉、草原明珠等8个小区新建换热站8个,新增天然气入户800户;改造输水管网11.5千米,修建水渠5千米,更换井盖700套;加快推进城东变电站建设,架设县城内10千伏线路4条,稳步实现让暖气热起来、燃气通起来、水电畅起来目标。

突出生态发展主线,打造宜居宜业新源。遵循“生态自然、还绿于民”的理念,坚持以绿兴城、以文润城、以彩靓城,构建“城市+文旅”发展模式,全方位打造则新路城市景观大道。持续完善县城公园绿地、游园广场等公共设施,通过开展绿地扩容,新增城市绿化5.5万平方米。高效利用城市零碎空间,实施星月湾公园、城南公园、县车站“口袋游园”等一批游园建设项目,打造不同类型的绿地公园,建设多元化城市公园,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洁净优美的生活环境。

实施管理提效工程,打造文明有序新源。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占道经营查处力度,常态化开展城市规范停车教育整治行动,做到还路于民。持续开展城市美化、亮化行动,不断扮靓城市景观、优化人居环境。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和户外广告设置,整治私搭乱建,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实现管理服务与人居环境同步提升。继续推进国有物业公司入驻小区,提高物业服务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五、坚定不移严监管、强治理,高定力把牢生态文明新坐标。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全面落实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让“天蓝水清土净”成为新源高质量发展最好底色。

狠抓污染防治筑红线。坚持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全面开展新一轮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工程,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工业企业提标治理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应用,全面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夯实生态环境软实力。持续开展“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污染防治,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扩大城区噪声达标区建设。持续巩固农药、化肥双减成效,不断提高农作物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强化草原生态治理建设,实施人工种草1.8万亩,治理白喉乌头、豚草等毒害草8.5万亩。持续加强林长巡林巡查,持续加强林草资源保护修复,持续加强林草资源灾害防控,推进全县林长制由“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打造人居环境样板地。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巩固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2022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6.8%,PM2.5等6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种羊场、阿热勒托别大桥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

六、坚定不移强法治、优环境,高层次开辟服务发展新平台。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等大事,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已授权必须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推进减税降费,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利流通。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式审批、阳光下作业、规范化管理”运行模式,全年公共服务事项可网办率90%以上、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咨询、投诉及时答复率95%、信息发布率100%。完善政务服务窗口评价体系,建设企业服务中心,优化调整窗口设置,实现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并联办理”,将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1个工作日以内。新增“一件事、一次办”主题事项25个,真正为办事群众提供便利。深入推进办税、公积金支取、违章处理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让异地事项实现从“能办”到“办好”。

强化重点领域改革。围绕创新活力、创新能力、成果转化效率三个重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规范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大科普惠民力度。围绕“便民利企”核心目标,对标先进,加强工作协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全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落户新源。深化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完成33项清单任务,通过合并、划转、并购等多种方式,对国有企业集团实施重组整合,壮大资产规模,提高整体效益。稳步推广5G技术应用,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工程互联网等技术,有序推进“智慧新源”建设。

打造顺畅便捷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一批涉及我县的交通项目尽快落地,力促G218线那拉提—巴仑台一级公路新源段、伊阿铁路、那拉提机场改扩建工程和航油站项目年内开工建设,持续完善新源现代化、立体式交通网络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总体布局,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互促进,推动制度型开放,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加快对外开放载体建设步伐,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新源东联西出、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以航空、铁路、高速互联互通为基础,以伊犁河谷东部重要商贸物流集散地建设为突破口,辐射带动优势产业链,强化对内对外链接能力,打造丝绸之路重要驿站。

七、坚定不移扬文化、重传承,高质量打造文化润疆新阵地。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激发中华文化创新活力,凝聚中华文化价值共识,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人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持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宣传宣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网络、进头脑,以国学精粹浸润人心。大力实施“基层文化带头人”选拔培育计划,组织文化骨干及志愿者下乡培训,引领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提升广大群众精神涵养、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大力提升各族群众传承意识。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反哺与帮扶,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中国特色、新疆特点为主线,年内完成村(社)图书室标准化建设20个,打造民宿书屋2个、文化大院示范点10个、“书香新源·城市书房”试点1座,使其成为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全面夯实公共文化阵地。精心实施文化润疆项目。加快文化润疆工程规划编制进程,推动中华文化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进公共文化机构、进基层文化阵地、进旅游景区景点。实施文艺精品战略,着力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精品,加强与援疆省市为重点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及民族风貌的文艺作品。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上一篇: